自从哥伦布发现美洲,世界进入近代以来,亚非拉几乎所有国家都曾被欧洲殖民者侵略。但是最悲惨的民族当属印第安人。
数百年间,北美的印第安人口数量从4000万下降到今天的200多万,只能居住在白人“精心挑选”的“保留地”中。这些“保留地”多是沙漠和荒山,根本无法谋生,所以他们只能靠白人的施舍艰难度日。
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状况稍微好一点,现在还有3000多万带有印第安人血统的人。但是他们几乎都是白人男性与印第安女人的后代,纯印第安人男性的后代则几乎没有。也就是说,在整个美洲的印第安人基本都很惨,但北美白人对印第安人的灭绝更加彻底。
更为悲剧的是这个消失的民族连民族的名称都没有留下。“印第安人”只是欧洲人对他们的代称。
那么,北美的白人为什么一定要灭绝印第安人呢?
北美白人灭绝印第安人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只有三个字:合法性。
具体来说就是,白人赶走和杀死印第安人后,占领了他们的土地。虽然印第安人很落后,完全不是白人的对手。但是,只要在北美的土地上还存在大批的印第安人,不论这些印第安人是做奴隶,还是独立建国,他们都是这片土地的主人,而白人只是客人和强盗。
在美国独立之前,北美印第安人面临的威胁有二:1.失去动物资源和遭到持续性种族屠杀2.瘟疫
1.失去动物资源和遭到持续性种族屠杀
据估算,最初的北美洲分布着不下于4000万只河狸,对于有毡帽需求的欧洲人来说,供应量完全足够。而且越往北走,气候越寒冷,河狸的毛就越厚密,卖到欧洲市场上的价格也高。所以河狸皮毛的收购市场,基本在美国北部和加拿大。
那些地方,河狸也是印第安人生活的必需品。他们吃河狸肉、穿河狸皮衣服、用河狸骨头做工具、甚至以河狸为部落的图腾。他们向欧洲人出售河狸皮毛,甚至不需要专门捕猎,只要在日常谋生的时候,多出一把力而已。供需双方完美契合。河狸对于欧洲人和印第安人,都是一座从未大规模开采的富矿。
从探索北美大陆开始,以河狸为中心的皮毛贸易,成为此后几百年的主旋律,河狸给了印第安人想要的东西,也充实了欧洲国家的国库。
参与皮毛贸易的印第安人曾说过:“河狸把我们的一切都打点好了,它会带来锅、斧头、刀剑和珠子,总之,河狸造就了所有的一切。”
马萨诸塞的英国移民,用6先令买到玉米种子,秋收以后便能用玉米,向印第安人换来327英镑的河狸皮毛。
荷兰移民说,我们不费任何力气,就能收获可与数吨黄金相等的皮毛。因为河狸皮运到欧洲以后,最高利润可以达到成本的200倍以上。
皮毛贸易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的印第安人已经不习惯祖先“自力更生”的生活方式,逐渐欧洲化,习惯使用欧洲的布料、刀斧等手工业品。但印第安人太原始了,他们想要的东西,都不是自己能亲手造出来的。为了保证生活质量甚至是部落生存,印第安人只能依附于法国,那么最好的方式便是送女儿联姻。
只有成为“自己人”,印第安人才能得到急需的手工业品。也就是说,印第安人被欧洲的手工业品绑架了,让印第安酋长不自觉的“买办化。”事实上,当一个民族被迫融入世界经济的时候,如果不能自主研发生产,民族高层为了和世界经济接轨,必然向买办的身份滑落。
英法和印第安部落结盟,主要目的是获得稳定的皮毛供货,然后抢占欧洲的皮毛市场。那么在英法商战的大背景下,和英法结盟的印第安部落,也不可避免的擦枪走火,经常为了各自老板的生意,以及自己的荣华富贵而大打出手,甚至爆发屠杀敌对部落的战争。
比如法国的忠实盟友是加拿大境内的休伦人,英国的盟友是美国纽约、宾夕法尼亚、俄亥俄州境内的伊洛魁联盟。
这两支印第安人在英法的支持下,互相争战百年,所争夺的就是土地、动物资源和皮毛贸易的下游利润。
随着皮毛贸易的无限扩大,北美洲东海岸的河狸等皮毛,逐渐成为稀缺品。因为动物是自然繁殖的,相比原材料做成的工业品,动物的生长周期特别长,如果不加以节制的捕猎,那么动物的生长速度,远远比不上英法和印第安联盟的猎杀速度。
那些留在东海岸、逐渐没有动物可捕杀的印第安人,基本只有两条出路:其一是失去动物资源,也就失去和英法谈条件的资格,更失去自己赖以维生的基本物质。为了继续活下去,印第安人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土地,换来暂时的苟且安宁,然后在英法等白人的挤压下自生自灭。
其次是文明技术落后的印第安人,被越来越多的英法白人视为没用的种族,遭到持续性种族屠杀,人口和土地逐渐凋零。
伴随河狸走向绝境的是美洲野牛。美洲野牛是平原印第安人的生活来源,他们以野牛肉为食、用野牛皮做衣服、甚至用牛粪做燃料,总之没有野牛,平原印第安人就无法生存。
然而美国人开出的价格是一张野牛皮4美元左右,在那个年代,这样的价格非常有吸引力。于是印第安部落每年秋冬季外出捕猎,剥下皮来卖给收购野牛皮的美国商人,换一些美国东部生产出来的工业品、枪支和酒精。
高频率的捕杀造成野牛数量急剧减少,最初北美大陆有将近3000万头野牛,到1870年代仅剩下千万头左右。而随着70年代野牛皮制革技术的升级,野牛皮成为皮毛市场最抢手的货,于是野牛也迎来惨烈的命运。
1872—1874年,印第安人和美国猎人,每年猎杀的野牛达到300万头,短短几年时间,很多地方的野牛群便完全消失了。野牛皮年产量也从最初的10万张,跌落到1884年的300张。野牛消失了,持续几百年的皮毛贸易也走到终点。
那些在皮毛贸易中扮演“中间人”角色的印第安人,不仅失去和美国白人合作的资格,也失去了自己的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工商业横扫北美大陆的时代,已经没有一片干净的草原和山脉,能让他们回到祖先“自力更生”的时代了。
北美大陆上的印第安部落接连消失,即便有些残存的印第安人,也成为北美大陆上的孤魂野鬼。印第安人就此走向灭亡的深渊。
2.瘟疫
欧洲人生活在欧亚大陆,数千年来经历过无数次病毒袭击,对于天花、流感、霍乱等病毒已经有了抗体,只要不是大规模的瘟疫流行,些许病毒带在身上也不会致命。但印第安人是美洲土著,从来没有经历过欧亚大陆的病毒,根本没有抵抗力。
犹如从小生活在温室中的花朵一样,突然暴露在充满恶意的世界,结果便是被世界的恶意暴打致死。自从印第安人和欧洲人接触以后,天花、霍乱、伤寒等传染病,就在北美大陆接连爆发,印第安人也在一次又一次的瘟疫中死伤惨重。
1616年,新英格兰地区的天花病毒流行3年,印第安人纷纷死去,给“五月花号”的清教徒留下房屋和田地。
1633年,北美洲东北部爆发天花,感染者的死亡率达到95%。
在整个17世纪,新英格兰地区的印第安人,由最初的7万人减少到1.2万人,其中人丁繁盛的阿本乃吉部落,由1万人减少到不足500人。
北美东海岸的皮毛和印第安人都消失了,那么这片土地,也就成为白人移民的永久性地盘。
在美国独立之后,北美印第安人面临的主要威胁就是美国白人的持续性灭绝。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在费城正式通过托马斯·杰佛逊起草的《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He (the present King of Great Britain) has excited domestic insurrection amongst us, and has endeavored to bring on the inhabitants of our frontiers, the merciless Indian savages, whose known rule of warfare, is an undistinguished destruction of all ages, sexes, and conditions.
他(当今大不列颠王国国王)在我们中间煽动内乱,并竭力挑唆残酷无情的印地安蛮子来对付我们边疆的居民,而众所周知,印地安人作战的准则是不分男女老幼、是非曲直,格杀勿论。公开污蔑美国原住民是“残酷无情、没有开化”的种族。
在美国第一次独立战争(1775年至1783年)、第二次独立战争(1812年至1815年)和南北战争(1861年至1865年)中,美国执政者急于摆脱作为欧洲殖民主义经济附庸的种植园经济地位,扩大领土面积,将目光瞄准了印第安人手中大量的土地,发动了上千次对印第安部落的袭击,屠杀印第安人的首领、士兵乃至平民,将印第安人的土地占为己有。
从1819年《文明开化基金法案》开始,美国在全国范围内设立或资助寄宿学校,强迫印第安儿童入学。根据美国印第安人寄宿学校治愈联盟报告显示,历史上全美共有367家寄宿学校,至1925年,60889名印第安儿童被迫就学;至1926年,印第安儿童就读比例高达83%,但就读学生总数至今仍不明确。
本着“抹去印第安文化,拯救印第安人”的理念,美国禁止印第安儿童讲民族语言、着民族服装、实施民族活动,抹去其语言、文化和身份认同,实施文化灭绝。印第安儿童在校饱受折磨,部分因饥饿、疾病和虐待死亡。此后,又推出“强迫寄养”政策,强行将儿童交给白人抚养,延续同化政策,剥夺文化认同。此现象直至1978年美国通过《印第安儿童福利法》才被禁止。美国会在通过该法时承认:“大量印第安儿童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被转移至非印第安家庭和机构,造成印第安家庭的破碎”。
1830年,美国通过《印第安人迁移法案》,标志着美国强迫印第安人迁移的制度化。该法案更从法律上剥夺了印第安人部落在美国东部居住的权利,迫使约10万印第安人从南部故土迁移至密西西比河以西。迁徙开始于炎炎夏日,历经气温达到零下的冬天,每日徒步16英里,成千上万人因饥寒交迫、劳累过度或疾病瘟疫死于途中,印第安人口数量锐减,强迁之路化为“血泪之路”。拒绝迁移的部落则被美国政府发兵征讨、暴力迫迁甚至屠杀。
1862年5月,林肯签署了《宅地法》。法令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凡年满21岁的美国公民,或符合入籍规定申请加入美国国籍的外国人,为了居住和耕种,免费或缴纳10美元登记费,即可领得不超过160英亩的西部国有土地作为份地。耕种5年后,或5年内在宅地上居住满半年并按每英亩1.25美元缴纳费用者,所领取的土地即归其所有。
林肯颁布的《宅地法》把屠杀印第安人的活动推向高潮。该法规定,每个年满21岁的美国公民只需缴纳10美元登记费,就能在西部获得不超过160英亩(约合64.75公顷)的土地。在土地和赏金的诱惑下,白人纷纷跑到印第安人所在区域展开大肆屠杀。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将军谢尔曼甚至留下一句“名言”:“只有死的印第安人才是好的印第安人。”
1887年通过的《道斯法案》授权总统解散原住民保留地,废除原保留地内实行的部落土地所有制,将土地直接分配给居住在保留地内外的印第安人,形成实际上的土地私有制度。部落土地所有制的废除使印第安社会解体,部落权威遭受沉重打击。“太阳舞”作为部落团结的最高形式,因被视为“异端行为”而遭到取缔。原保留地中大部分土地通过拍卖转入白人之手;对务农毫无准备的印第安人在取得土地后不久也因受骗等各种原因失去土地,生活日趋恶化。
虽然有一小部分印第安人幸运地生存了下来,但他们在美国的地位仿佛是“下等人”,美国政府一共划分了326个印第安人保留区,总面积约22.7万平方公里,保留区不仅面积狭小,而且分布破碎,且都是贫瘠的地区,非常不适宜生存。即使如此,印第安人保留地仍在不断缩小。
而且,在现如今的印第安人保留区内,基础建设非常之差,甚至很多都没有接入电网和自来水,导致当地饮水用电出现问题。而在此次疫情中,印第安人患有新冠肺炎的概率是当地其他人的1.4倍,比当地黑人都要高出不少,可想而知印第安人在美国受到了怎样不公平的对待。